当前中医推拿滚法的研究趋势
近年来,滚法的临床和学术研究日新月异,但是量效关系的研究却缺乏,导致了临床客观量化操作标准的科学研究亦缺乏。笔者综述近年来关于推章滚法的相关文献,发现从直观的图像研究到晶格玻尔数理模型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研究日益迫切。滚法生物力学的现状研究正是发现和解决这一议题的必须途径和有效方法。
3.滚法的接触面积与图像研究
直观的接触面积和图像研究为客观量化和规范手法操作了科学的认识方法。李氏的实验研究引入了Novel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通过测定滚法推拿作用的面积和图像分析,研究滚法推拿作用的接触面积与图像。其方案是将推拿学生和医师(均接受过正规推拿手法培训)按推拿学习和工作年限分为A、B、C共3组。首先比较分析滚法的面积。结论是平均总面积B组>C组>A组,面积最大与最小值之差B组>A组>C组;一个滚法周期中出现的平均最大面积为B组>C组>A组,平均最小面积为C组>A组>B组。A组和B组在滚法周期中的面积最小值均出现0值,客观证据显示这是由于A组和B组的推拿滚法技术操作尚没有掌握娴熟。其次为Novel系统直观显示滚法操作时的图像。结论显示操作的熟练与流畅程度A组不如B组,B组不如C组;滚法操作图像形态各异,所有图像不能很好归类;A,B,C三组操作者大部分均以一个压力中心为主。从滚法周期动作分解中,图像显示A组变化不及B组和C组,说明A组动作生硬,缺乏轻重交替;B组图像变化比A组和C组幅度大,接触面积和压力数值变化均较大;C组接触面积和压力数值变化均较平和。李氏研究表明,Novel系统能够很好地显示滚法操作的图像和面积特征,是滚法量化和测试依据研究的理想工具。
2.滚法的晶格玻尔模型研究
生动感观的图像研究使得滚法研究甚为直观,但是建立数形结合模型亦使得滚法研究更为科学。滚法的流体力学研究,金氏等通过建立晶格玻尔兹曼方法中正弦式的滚法推拿模型,从数形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合理地阐明了推拿滚法对动脉血管中血液流的影响。因为血液流系统是有代表的变形边界系统,LBM(晶格玻尔兹曼)己经广泛地被应用来研究复杂流动。其方案是:利用时空离散的单弛豫Boltzmann方程函数理论,在假设有运动狭窄的血管区域中实现滚法的推拿模型。在晶格玻尔兹受方法模拟中,数值计算的时间为5个推拿周期,其中最后一个周期的数据被用来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最大狭窄度、手法为一倍频时,流量比没有推拿作用时血管流量明显有所增大,二倍频和三倍频的流量虽然比没有推拿时明显有所增大,但是平均流量还是稍小于一倍频,整体有所回落。由此可见,推拿可以增大血流量,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金氏等建立了晶格玻尔兹曼方法中的滚法推拿模型,研究了推拿对动脉血管中血液流的影响。由于血管壁及血液流的复杂,将会促使对其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比如血管壁的粘弹、红血球的形变影响和血液的脉动影响等等。金氏等研究对理解推拿活血化瘀的原理有所帮助,也对推拿的手法和力度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3.滚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运动生物力学技术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对滚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从根本上认识到滚法归根结底是一种“机械力”,这就为分析滚法的作用机制了正确的思路和可行的实验方法,以手法动作产生的作用力为切入点,滚法对各肌肉的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测定所得到的数据是滚法力学特征的反映,这就为滚法作用力的定量研究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