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关于我们
上海都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530号 中心: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88弄11号1202室 热线:021-54971693 54971695 54231551 手机:13701727809 传 真:021-64172891 行业新闻
心血管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探究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已严重危及到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据卫生部统计: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当中,60岁以下者占1/3。由于发病突然、恢复慢、病程长的特点,以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的临床现象。患者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跟康复进程相悖的想法,不仅给疾病的治疗增添困难,甚至会使其病情恶化。所以,配合情志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会更加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加快康复疗程。 古代医家早就指出:"药之所治,另一半会不系药,而在心药也。"所谓心药,指的就是情志护理。说明情志变动可以伤及内脏,由此而导致的疾病,仅仅就病治病,效果往往不佳,故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后世不少医家遵循这一原则,在治病的具体过程中,有时对情志的调摄比药石祛疾还加重视,从而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笔者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结合科室常见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患者接受正常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转、疏、解、制、发的情志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1转 《理瀹骈文》中所载:"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实际上就是借助外界良好的环境因素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不良情志的恶刺激,是移情易的方法。好多人患病后会产生苦闷、烦恼和忧郁的心情,怕病情恶化或久治不愈,从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此时护理人员要想方设法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有些患者1年之内要住院几次,每次入院既感身心疲惫又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怕一病不起,因此他们每次患病后都非常的紧张、恐惧。这时,护理人员除了更加耐心细致地护理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外,也同样要想办法分散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他们参加一些各自喜欢的活动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丰富其在院生活内容,而有效地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用良好的情绪抑制不良情绪,能使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调整,避免其时刻都考虑自己的病情,从而减轻其焦虑抑郁的情绪,悦情悦志。 2疏 《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人的格是多种多样的,病情的轻重也各不相同,首先根据患者的行为表现进行心理评估,然后通过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收集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绪反映,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解 就诊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各个方面的疑惑,这些疑惑对疾病的康复是不利的,只有主动帮他们解除这些疑惑点,才能使之放下包袱,全力配合治疗。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2];说明疾病的诊断要靠综合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能盲目服药;有病要对症用药,取其利弊,利大于弊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就可以选择;相信检查,相信医生,畅达心情,疑惑解除,积极治疗,病情很快就会康复。 4制 朱丹溪宗《内经》之旨指出:"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此法惟贤者能之"。 说明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通过准确选用相互克制的情志,转移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可以有效治病。中医前辈在运用情志相胜这一精神治疗方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深入发掘、整理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部分,为当代人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发 古人云"神者,伸也,人神好伸而恶郁,郁则伤神……,郁则发之",郁即郁结,指忧郁、悲伤,使人不快的消极情绪;发,即疏发、发泄。对那些忧郁、悲伤、格内向的患者,要积极鼓励引导他们宣泄积郁之情,患者只有将内心的郁闷吐露出来,郁结之气才得以舒畅,心情愉悦了,自然会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更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为能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专业有其独特和重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正是其概括体现,而心理护理更是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就事论事的护理已不能完成护理学的使命,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的情志护理,是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这种系统化整体护理观与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天然的[4],从而把情志调护贯穿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调护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患者也会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同时也可使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护理得以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