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地形图的原理及意义
1.脉象具有多维、多变的特
传统中医是以“象”为内容的学术体系,中医诊断则是以“象”为对象和内容的。其中脉诊是取之以象的典型方法,自古即有“脉象”之称。脉象是内脏生理和病理信息表现在“脉”上的表象、形象,具有多维、多变的特。近现代研究认为。脉象包含有脉位、脉率、脉力、脉宽、脉长、均匀度、紧张度、流利度八项基本要素,综合各要素的信息,即构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形态,而目前常用的二维波形图所含有的信息量尚有欠缺,故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也较为困难。
2.脉象地形图是地形图法在中医研究中的新应用
脉象地形图的构想源于地形图法尤其是脑电地形图处理的借鉴。地形图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较多,如脑电、心电及子宫电信号等的监侧处理,尤以脑地形图较为成熟。将由头皮电极上传出来的神经细胞电活动经计算机处理,以黑白灰阶的数字号码或彩色级制成一种二维空间图形,然后打印到大脑的模式图上,形成脑电地形图,描记出安静状态下皮质自发电活动的电位分布状态,对于病变诊断、定位、估计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脑电图更为直观易认。脉象有着多维、多变的特,可借鉴脑电地形图的处理方法和思路,形成脉象信息全方位的记录与表达,构建脉象地形图。传统脉象波形图主要着眼于脉长、脉位的检测,只能表达脉象的二维信息,信息的表达也并未涵盖寸、关、尺三部的范围,脉象地形图可在传统脉象波形图的基础上,增加脉宽的检测,形成脉象信息的三维表达,逐渐增加脉的检测点,集合多方向的多点检测,最终形成脉象信息在寸、关、尺三部所涵盖范围内的全面表达。
3.脉象地形图可有效表达脉象的多维立体信息
脉象地形图是将诊脉部位所涵盖的所有脉象信息进行放大后数值化处理,并进行频谱分析,按照地形图法的工作原理,直观再现各部脉象所含八项要素的信息。脉象地形图的初步构建,是将原获取二维波形图的单路检测改进为阵列式的多路检测,增加脉动应指径向范围(脉宽)的检测,获取脉动部位轴向和径向各点的脉动信息,进行波形的频谱分析并构建而成。脉象地形图以其立体的形态结构,可反映脉象各要素的特征信息,较为直观地再现脉象的立体形态,真正体现临床诊脉的脉象指感,便于临床的应用及推广,是为现代脉诊研究中表达脉象信息的一种优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