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关于我们
上海都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530号
中心: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88弄11号1202室
热线:021-54971693 54971695 54231551
手机:13701727809 传 真:021-64172891
行业新闻

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1. 机遇与挑战

未来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速成型期,国家除了实施在经济上的重大规划发展之外,针对长期的教育发展建议、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以及适应更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议都将全面采纳及贯彻落实。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更是得到国家及政府重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在先后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都对新时期的中医高等教育改革和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指明了未来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中医是我国传统瑰宝,更应该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立足世界的重要资源,在中医方面的成就和重大科研成果都会为建设新型医学强国做出巨大贡献。以中医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中医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历史责任,迎来中医人才模式培养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中医卓越人才。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医人才培养被给予高度希望和关注,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如: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中医实践和中医教学即临床实践和理论基础之间不能很好的衔接;中医人才输出在质量和数量上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期中医人才的要求等。这些问题都要求必须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全新改革和进一步的发展转变。

2. 特色与水平

改革与发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新时期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目标就是形成特色,提高水平。突出学科特色、提高水平这是中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扩大人才输出、培养卓越中医这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准。在实行改革发展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期,要时刻记住以提升中医人才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基础,加大中医科学研究力度,促进中医人才培养适应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在中医文化传承基础上大力创新,力求形成新时期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的新特色、新高度和新水平。我国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的主要力量是中医药类院校,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计划推广正在相关试点院校进行实施,所以提升中医药类院校办学特色和教学水平是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的第一步。相关中医药院校要将中医优势学科建设作为中医高等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学校优势资源和重点经费应向中医学科倾斜,创办中医特色学科,增加中医科研经费投入,优化中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中医知识和素养。改革发展过程中应建立正确目标来更好地指引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形成特色和提高水平就是中医药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标。

3. 改革与创新

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原动力,使得中医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缓慢,不尽如人意。适逢机遇与挑战,需要在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创新是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的唯一革新出路。在教育理念上创新,在办学方式上创新,在临床实践上创新,让改革和创新的理念融入到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并转变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迎来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新的契机和改革发展道路。

4. 适应与融合

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把中医学习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基础中医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需要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技能,按部就班学习中医知识,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学生很难感觉到参与感,也没有使命感,很难成为卓越中医。应在中医人才(卓越中医)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中引导学生在中医学习中能够完美适应和融合,保持良好的参与感与使命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适应中医临床实践来体会作为中医医生的实践过程。要将以前从学习到毕业到从业的断续阶段式人才形成过程改革转变为连续统一的整体式培养模式,使学生从学习理论开始就能感同身受的体会中医事业在自己人生轨迹各个阶段的历程,从而找到属于未来中医人才(卓越中医)的参与感和使命感,将来就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

 

沪ICP备:00000000号-1 CopyRight 2000-2010
上海都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热线:021-54971693 54971695 54231551 手机:13701727809 传 真:021-64172891
网站关键词:中医四诊仪智能型中医脉象仪中医舌面诊检测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