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关于我们
上海都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530号 中心: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88弄11号1202室 热线:021-54971693 54971695 54231551 手机:13701727809 传 真:021-64172891 行业新闻
中医药方中的三才用药研究 随着中药知识的不断丰富和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的应用逐渐衍化为对症、对证和对病三个方面。如头痛用川芎,催吐用瓜蒂,止痛用延胡索,止痒用地肤子,安神用酸枣仁等,皆为对症治疗,是分别针对头痛、宿食、疼痛、瘙痒、失眠等症状而发挥作用;如气虚者用黄芪、党参,血虚者用当归、熟地黄,肝热者用龙胆草、夏枯草,湿盛者用苍术、茯苓,以上皆为辨证用药;《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常山截疟,海藻治瘿,黄连、鸦胆子治痢,《肘后备急方》中所载的青蒿止疟等,则应视为对病治疗。古人早就认识到辨病用药的重要,如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兰台规范序》中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之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虑其治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我们针对疾病,在治疗时方药中的药进行分析,发现在遣方用药中三才体系用药也广泛存在。方药中存在对病、对证、对症用药的三元思维模式组方,形成方药。现行中医内科教材中,首先确定病再进行辨证分型,以《中医内科》书中咳嗽为例,我们从方剂的配伍来推测其辨病、辨证、辨症用药的思维模式:咳嗽,首先,辨病用药以止咳化痰药为主如杏仁、百部、紫菀、冬花、苏子、白果等。再次,辨证用药当以拼证论治为依据,根据证型进行辨证用药,如风寒袭肺,疏风散寒用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风热犯肺,疏散风热用辛凉解表药薄荷、桑叶、菊花、连翘;风燥伤肺,疏风润燥用桑叶、贝母、沙参、山桅子;痰湿蕴肺,温化痰湿用制半夏、茯苓、白前、白芥子、橘红;痰热郁肺,清热化痰用贝母、瓜蒌、竹茹;肝火犯肺,清肝泻热化痰用青黛、海蛤壳清肝火、桑白皮、地骨皮泻肺热;肺阴亏耗,滋阴润肺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润肺生津。最后,辨症用药;根据不同症状用药,如咽痛、声嘎,加山豆根清热利咽;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宜通鼻窍;咽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衄,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黄凉血止血;痰黄如脓或有热腥臭味,加鱼腥草、金养麦根、冬瓜仁;低热,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成热。正如《存存斋医话稿》曰:“药随病为转移,方随证为增减”《慎疾刍言》日“:医道起于神农之著本草,以一药治一病,但一病有数证,后之圣人,取药之对证者合几味而成方,故治病必先有药,而后有方。方成之后,再审其配合之法,与古方相似,则云以某方加减,并非医者先有一六味、八味、理中等汤,横于胸中,而硬派人服之也”。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辨病的重要,用药时如果能兼顾到病、证、症三个方面,则为最佳选择,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辨证论治中,遣方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因此,整理、完善中医辨病系统,构建中西医结合辨病体系,挖掘辨病中药,对于遣方用药的发展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