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人员怎样让患儿感受到温暖
1.塑造良好仪表和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一名衣衫不整、护士服上尽是污秽的护士和一名着装整齐,光鲜照人的护士对于我们老百姓的感觉可谓云泥之别,更何况一个在疾病中患儿。不仅要注重仪容仪表。对于自身的笑容和精神、情绪状态也要引起注意,保持微笑,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患儿要比垂头丧气盛强百倍,更能减少甚至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敌对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每位护理人员做到衣装光洁、精神烁朗,真正关爱的情感流露,去用真心打动患儿,才能感知那一颗颗花蕊般的心底,也更能观察出患儿内心深处的所想所思,最终使患儿顺利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2.严禁一些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语盲和行为
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一分子,作为一名特殊的服务人员,首要的第一条就是文明用语,严禁一些诸如“急什么急?没看我正忙着吗”“你懂还是我懂?”“你叫唤啥?”“这不归我管,你找其他人去!”等等极易引起医患矛盾的用词用语,一名患儿和其家长在得病初期最需要可能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更需要一句很暖的话语。只要让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我想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安心治疗的,临床工作中,许多护理人员忙于换药,拔针,疏于跟患儿与其家长的沟通,让患儿及其家长感受到冷漠,很不利于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势必会影响到今后的治疗。在与患儿接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减少与患儿直视的机会,避免增加患儿的紧张情绪,多用鼓励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让患儿感知温暖,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满足他们的身心要求。
3.护理人员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在扎针技术中做到“一针见血”,不仅减少了医患纠纷,而且减轻了患儿的痛楚,在扎针亦或其他的护理工作中,首先要讲明此次护理操作的意义,比如吸痰,就要明确告知患儿家长,患儿痰声漉漉不有效处理,重者可造成患儿窒息死亡,并可以用实际事例教训讲解提高家长信任程度,努力使家长及患儿配合护理工作,当然,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术也一定要过硬,经得起家长的考验,“打铁还需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在沟通中要平易近人
说话语调柔和,尽量用小儿语言与患儿沟通,必要时可以采用躯体语言一个动作,一个微笑,有时都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开局,帮助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比如一个寒风瑟瑟的深冬季节,为高热患儿肌注退热药物,护理人员这时一个触摸患儿高热额头的动作,帮助患儿整理一下衣襟,折一下新生儿包被的背角,都能深深折射出护理人员有效沟通的影子,再加上护理人员和声细语的循循善诱,指导患儿家长配合,一边微笑着,一边说“乖,我们可坚强了,我们是男子汉,对不?”,在这种有效沟通的氛围之下,我想护理工作顺
利进行是水到渠成的。
5.儿科护理人员一定要有颗童心,想患儿之所想,急患儿之所急
对于时代感非常强的卡通动漫、影视作品、各种小儿画报、期刊,儿科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多去了解,这样才能有共同话题,比如时下非常流行的“灰太狼和喜羊羊”,Ipad等小儿非常喜爱的事物。在与患儿沟通中才能施行有效沟通,一句“宝贝你喜欢喜羊羊还是灰太狼呀”就能搭建起与患儿沟通的桥梁。对于儿童的格、爱好也要有所涉猎,比如某位患儿喜欢歌唱还是跳舞,喜欢动漫还是儿童电视剧,了解这些看似与护理工作毫无关系的微小细节,才能更为有效的与患儿沟通,在实施治疗帮助患儿躯体痊愈的同时,也促进了患儿心理和格的良好发展。